
一頭母豬每天排糞量分析
母豬的排糞量受其生理階段影響顯著,不同類型母豬的日排糞量存在差異:
妊娠母豬:日排糞量約為10.5公斤(干物質計),折合濕糞約26.25公斤(含水率按60%估算)。若按含固形物8%-12%的沼氣發酵標準,其糞便需濃縮脫水后才能高效產氣。
哺乳母豬:日排糞量更高,可達15公斤(干物質計),折合濕糞約37.5公斤。其高采食量導致排泄量增加,同時尿液量也顯著提升(日排尿量約30公斤)。
其他階段母豬:限飼的妊娠母豬和公豬產糞量較少,往往不到表中數據的一半。
排糞量波動因素:
飼料類型:高蛋白飼料增加氮排泄,可能提升糞便量10%-20%。
生長階段:育肥豬后期采食量增大,排泄量可能增加15%-30%。
品種差異:瘦肉型豬(如杜洛克)排泄量略高于脂肪型豬(如長白豬)。
液壓履帶翻堆機工作原理
液壓履帶翻堆機通過柴油機動力分配與液壓系統協同工作,實現物料翻堆與設備行走,其核心原理如下:
動力分配系統:
柴油機產生的動力分為兩部分:
主輸出:通過皮帶輪減速傳動,驅動翻拋滾筒旋轉,為翻堆作業提供主要動力。
分動力輸出:通過柴油機分動力箱驅動液壓泵,為液壓系統提供壓力。
液壓回路系統:
由液壓泵、滾筒提升缸、柴油機離合器缸和行走履帶驅動電機組成。
功能實現:
滾筒升降:通過操控滾筒提升油缸閥桿,調整滾筒高度以適應不同物料厚度。
滾筒啟停:通過發動機離合器油缸閥桿控制滾筒旋轉與停止。
設備行走:行走履帶驅動電機帶動履帶轉動,實現前進、后退、轉彎及原地180度調頭。
翻拋滾筒結構:
由左右兩段反向螺旋和中間直段拋齒組成。
物料翻拋過程:
反向螺旋將三角形條垛物料向中間收攏。
滾筒旋轉使物料向后翻拋,實現頂層與內部物料充分混合。
混合后物料與氧氣充分接觸,堆垛內熱氣散發,達到通風、曝氣、翻拋目的。
履帶行走系統:
履帶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抓地力強,可在松軟、潮濕或不平整地面穩定行走。
通過操控液壓系統中的控制閥桿,實現靈活轉向與速度調節(高低速雙檔切換)。
設備優勢:
翻堆效率高:集發酵、攪拌、粉碎、移位為一體,翻堆寬度可達2-3米,高度1.5米。
適應性強:全液壓操作系統,拉桿式方向盤操作,適合大型有機肥廠使用。
維護成本低:基本無機械磨損,故障率低,維修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