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硝酸銨鈣去鈣方法及蒸發工藝溶液三步驟
一、硝酸銨鈣去鈣方法
硝酸銨鈣(分子式:5Ca(NO?)?·NH?NO?·10H?O)中去除鈣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鈣離子與硝酸根的溶解度差異,通過結晶分離實現。具體方法如下:
溶解與加熱
將硝酸銨鈣溶于水并加熱至沸騰,形成熱飽和溶液。此時硝酸鈣(Ca(NO?)?)因高溫溶解度較高(100℃時約716g/100g水),而硝酸銨(NH?NO?)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30℃時約214g/100g水),仍留存于母液中。
冷卻結晶
將熱飽和溶液降溫至0~20℃,硝酸鈣優先析出為四水硝酸鈣晶體(Ca(NO?)?·4H?O),而硝酸銨因溶解度較高仍溶于母液。
分離與蒸發
過濾出硝酸鈣晶體后,對母液進行蒸發濃縮,進一步降低硝酸銨的溶解度,使其結晶析出。蒸發時需控制溫度低于210℃(硝酸銨分解溫度),避免分解。
關鍵點:
鈣離子去除效率取決于冷卻溫度控制(0~20℃最佳)和蒸發濃縮程度(母液體積縮減至1/3~1/2)。
若需制備高純度硝酸銨,可對母液進行多次重結晶。
二、硝酸銨鈣蒸發工藝溶液三步驟
蒸發工藝的核心是通過多段蒸發去除水分,濃縮溶液至硝酸銨結晶條件。典型流程如下:
一段蒸發(真空蒸發)
操作:將中和器制備的60%硝銨溶液送入一段蒸發器,在真空度80kPa下加熱,蒸發蒸汽與濃溶液乳濁液進入分離器。
結果:分離出82%~84%的濃溶液,蒸發蒸汽經氣壓式冷凝器冷凝后排放。
優勢:真空環境降低沸點,減少熱損失,同時利用蒸發器內真空度實現自動加料(真空加料流程)。
二段蒸發(常壓蒸發)
操作:一段蒸發后的濃溶液(>82%)送入二段蒸發器,利用0.8~0.9MPa表壓的新鮮蒸汽加熱。
結果:分離出90%左右的溶液,蒸發蒸汽供一段蒸發加熱使用,實現熱能循環利用。
關鍵:需向二段溶液儲槽內補充氨氣,防止溶液呈酸性導致設備腐蝕。
三段蒸發(真空蒸發)
操作:二段蒸發后的溶液送入三段蒸發器,在更高真空度下進一步濃縮至97.5%以上。
結果:熔融態硝銨溶液經造粒塔造粒,冷卻后得到顆粒狀成品。
設備:采用立式膜式蒸發器(真空段)和臥式雙程膜式蒸發器(常壓段),材質需耐硝酸銨腐蝕(如不銹鋼)。
工藝優化建議:
多段蒸發:根據溶液濃度差劃分蒸發段數,濃度差<20%時采用單段蒸發,>20%時采用多段蒸發以降低投資成本。
熱能利用:二段、三段蒸發產生的二次蒸汽可用于一段蒸發加熱,提高熱效率。
防腐蝕措施:蒸發器外殼和折流擋板采用碳鋼,列管和接觸部件采用不銹鋼,延長設備壽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