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氧堆肥高溫階段短暫的核心原因是微生物活性受抑制或環境條件不滿足嗜熱菌持續繁殖需求,具體表現為通風不足、原料配比失衡、含水率異常、微生物活性下降及堆體結構問題等,以下是詳細分析:
通風不足:
表現:堆體內部氧氣不足,厭氧微生物活躍,產熱減少。
檢測方法:使用溫度探頭檢測堆體不同深度溫度,若表面與中心溫差大于10℃,可能缺氧;插入氧氣濃度檢測儀,若氧氣含量低于5%,則需加強通風。
解決方案:強制通風,使用鼓風機或翻堆機,確保氧氣供應。建議參數為每立方米堆體通風量0.05-0.2立方米/分鐘。
原料配比失衡:
碳氮比(C/N)問題:C/N過高(大于30:1)會導致氮源不足,微生物繁殖緩慢,產熱減少;C/N過低(小于20:1)則會導致氮素過量,產生氨氣抑制微生物活性。
解決方案:調整原料配比,補充氮源或碳源,使C/N比保持在25-35:1的適宜范圍。
含水率異常:
過高:含水率大于65%時,孔隙堵塞,氧氣傳輸受阻,影響微生物活動。
過低:含水率低于40%時,微生物缺水,代謝減弱。
解決方案:控制含水率在40%-65%之間,通過翻堆混合調整堆體濕度。
微生物活性下降:
高溫期持續時間短:嗜熱菌未充分繁殖,堆體溫度驟升導致微生物死亡。
缺乏微量元素:如鐵、鎂等影響酶活性,進而影響微生物代謝。
解決方案:接種高溫菌劑,補充微量元素,延長高溫期持續時間。
堆體結構問題:
物料過于緊實或粒徑過大:導致通風不均,堆體表面結塊或內部出現“冷區”(溫度明顯低于其他區域)。
解決方案:堆肥前進行原料預處理,如粉碎、混合,確保均勻性;避免一次性投入過多水分或氮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